購屋示意圖。圖/freepik
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,去年建物買賣平均移轉面積29.7坪,創下史上買屋面積最小的一年,顯示購屋有越買越小的趨勢;事實上,根據房產業者統計,近二年小基地建案個數普遍增加,呈現「量增價平」走勢,且南部小基地建案成長幅度更勝北部,間接帶動小宅興盛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,去年建物買賣平均移轉面積29.7坪,不僅是首度跌破30坪,也是史上買屋面積最小的一年,若與10年前相比,平均的買賣移轉面積就少了5坪,除了高房價問題之外,中南部居住型態從透天轉為大樓,坪數減少最顯著,也是導致出現越買越小的主因。
另外,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、新竹近兩年推案發現,2023年全台基地面積小於(含)200坪的建案為195件,年成長38.3%;成交單價平均約51.4萬,年漲幅2.6%,呈現「量增價平」走勢。
觀察雙北、桃竹及台中等地,去年小基地建案推案件數年增皆落在2到3成之多,反而是過往因重劃區多,土地被認為相對充沛的台南、高雄,與2022年同期相比,推案件數年成長皆逾5成,雙雙名列各縣市最高。
591新建案組長林哲緯分析,目前在中南部區域,除非建商往重劃區開發或收購土地整合,不然想在市區找到具開發潛力的大片素地難度可說倍增;再加上前幾年所推出的危老重建,由於並未針對重建面積設限,也讓小基地建案數量連年成長。
林哲緯指出,這類小基地在開發時除了得依照該土地的建蔽、容積等管制外,還得考量公設比等使用面積,賸餘下來的銷售坪數有限,若以一般集合式住宅來說,業者往往會朝1房、1+1房或2房等小宅產品來規劃,誇張一點可說間接促進小宅興盛也不為過。
以北台灣來看,台北市由於房價高漲及土地取得不易,基地規模本就有限,小宅更是相當盛行,整體成長幅度並不明顯;而新北、桃園在重劃區加持下,土地供給相對充沛,因此推案件數相對較低。
至於近年台南及高雄小基地數量大增,主因除了與民眾居住習慣改變,從透天轉為有電梯的大樓、華廈或公寓等產品有關;再來房、地價飆漲及危老重建等因素,建商為追求坪效越蓋越小,讓小宅風在當地逐漸抬頭,也都是量能激增的主因之一。